近年来,道县以“三片引领、百村示范、整县推进”为主线,严格贯彻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落实项目、资金、责任“三个捆绑”。广大驻村工作队员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通过近两年用心用情用力驻村帮扶,一幅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“富春山居图”正在营阳大地徐徐展开。
强化管理增效能。优化驻村帮扶工作队“派训管用激”链条,抓稳选优派强101名第一书记和172名工作队员进驻101个村;探索创新全覆盖培训模式,两年共召开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7场次,开展驻村工作专题培训3期663人次;出台《进一步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管理的措施》,细化县驻村办、派出单位、乡镇(街道)职责,三级联动、齐抓共管;整顿工作纪律、整改突出问题,开展驻村工作专题调研2次、驻村作风督查18批次,发出督查通报18期,通报批评173人次,召回工作队员2人,约谈提醒派出单位分管领导11人、第一书记3人、工作队员10人;为群众办理实事5000余件次,实施乡村建设项目310余个,在国家、省市主流媒体发表乡村振兴及驻村帮扶的报道1000余篇。
因地制宜兴产业。驻村工作队立足当地实际,围绕“一果(脐橙)一蔬(蔬菜)一茶(油茶)一药(厚朴)”等优势产业,打造一粒米(天下稻源优质大米)、一个果(道州脐橙)、一只鹅(道州灰鹅)、一棵菜(道州蔬菜)、一片叶(烟叶)、一桶油(道州油茶)等特色品牌。柑子园镇善祥村(把截萝卜)、祥霖铺镇八家村(湘巴佬茶油)获评省级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。建设高标准脐橙产业示范园,打造省级“脐橙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”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”。发展水稻+马蹄、水稻+白菜、水稻+藠头等特色产业。县应急管理局派驻桥头镇会潭村工作队通过“基地+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,流转土地120亩种植藠头,产值达130万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万余元,带动17户脱贫户就业。
精准施策固成果。创新开展“五强化五提升”行动,促进农户持续增收。两年来,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410户1554人,返贫致贫风险实现动态清零;完善乡村产业利益联结机制,通过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三变改革,采取就业带动、保底分红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,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。2022年,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046元、增幅15.1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5元、同比增长7.6%,四类慢性病4315人签约管理服务全面落实;特困人员、低保对象、返贫致贫人口享受大病保险4115人728.93万元,医疗救助24234人2158.43万元;9384名建档立卡等五类贫困家庭学生100%资助到位,全县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;排查居民自建房18万余座,改造危房138座完工率100%。
环境整治美村庄。驻村工作队把改善人居环境、提高村民幸福指数作为重要任务,完成8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,新(改)建农村户厕2809个、公厕33座,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.08%,行政村一体化垃圾收转运接管率达85%。县委办派驻东门街道双塘村工作队争取资金40余万元,完成1500米村主干道扩宽、彩色沥青化提质改造,建成22个1000余平方米生态停车场,铺设下水管道960余米,利用空坪闲地建设“四小园”,发展庭院经济;完善村规民约、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,实行网格化管理、常态化保洁,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,评选“双塘好村民”60户。
乡村治理添亮点。坚持自治为“基”、法治为“纲”、德治为“先”,乡村治理亮点纷呈,开展“五兴”创“五星”乡村创评活动。按照“12345”思路,即一个标准评选、两大主体参与、三级组织授牌、四能作用发挥、五大原则立规,评选出“五星”村15个、“五星”户2022户;2022年,全县共收集议题7610个,参会49006人次,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637个;深入整治全县548个重点问题,基本杜绝高价彩礼攀比、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,乡风文明呈现新气象。梅花镇贵头村先后获评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、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、省美丽乡村精品村、省文明村、省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,清塘镇陈熊村获评省美丽乡村示范村、省乡村治理示范村、省民主法治示范村、省文明村、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。(李忠仁)